實驗室智能管理系統集設備權限管理、設備效能統計、設備故障統計三位一體,使設備管理網絡化、系統化、精準化,在有效管理實驗室設備的同時,獲取設備的真實使用數據,為修正、完善設備管理和資金分配提供有效依據,從而實現節能、高效的宏觀控制。
實驗室智能管理系統的物理設計:
為使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、安全性和傳輸速度,擴展方便,傳輸距離更遠,采用分散控制、集中管理的系統結構,測量數據通過INTERBUS現場總線實現數據通信,管理測量節點的設備通過現場總線連接,采用全數字化、雙向、多點的通信方式。實驗室智能管理系統為三級拓撲結構,分別是監控層、現場控制層和現場設備層。
監控層:主要設備是監控計算機,基于組態軟件建立實時數據庫,生成實時反映現場工作狀態的動態人機界面,全面監視實驗室環境參數,查詢實驗室的當前和歷史狀況,通過網絡將處理后的數據和指令下傳到現場控制層,遠程控制實驗室門窗、燈光、報警裝置的啟停。
現場控制層:由PLC的輸入模塊分散采集現場數據并進行預處理,通過INTERBUS現場總線上傳到監控計算機。
現場設備層:主要包含傳感器、數字電路和執行單元。傳感器檢測環境的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通過轉換、放大傳輸到現場控制層的PLC輸入模塊。